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个人观点优股配资,欢迎批评指正,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。
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。
譬如转业,哪个年龄走最好?不同的人,有不同的答案。
但是,不管多么不同,有一样是相同的,那就是:趁年轻早走,越早越好,最好是尉官转业。
文|剑客楚
图|大唐
编辑|剑客XY
改革后,军官退役保障方式有4种:退休、转业、逐月和复员。
退休太漫长,不知道熬不熬得到;逐月钱有点少,似乎也不太稳定;复员有点亏,净身出户。权衡比较之下,转业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。
尤其是年轻军官,对转业是趋之若鹜。
但尉官转业真的好吗?也不一定。
一是量化积分不占优势。量化积分是退役军人选岗的依据,由档案分和考核分组成。
档案分,与服役年限、军衔等级、功勋荣誉息息相关,这是年轻军官的“软肋”。
考核分,就是退役安置考试的成绩。人与人之间的聪明才智,都差不多。大部分人的考核分,很难拉开差距。
二是降职安置。营以下军官,退役安置都是“一刀切”。不管你的军衔、职务多高,一律定为科员,跟大学生考公落编的等级,是一样的。
三是成长空间狭窄。国家鼓励退役军人到中小城市、乡镇岗位和基层一线工作。虽然能保证公务员编制,衣食无忧。但大部分单位,都是正科级别,顶天也就是正处。
你能接受,退役安置时,风华正茂,只是科员;干满二三十年,马上面临退休,还是科员吗?
不过,这些都是伪命题。因为只要趁年轻、趁早走,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。
这就不能不说,尉官转业的优势。
一是年龄优势。年龄是个宝,跟大龄军官相比,年轻本身意味着较强的学习基础,以及较多的选择机会。
路有千万条优股配资,每一条都值得一试。
比如,学习能力强的,可以参加退役安置考试,下定决心,不怕吃苦,排除万难,一举夺魁。
具备特长优势的,可以参加“直通车”安置。既然量化积分不占优势,弯道超车太难,那就干脆换道超车。
对于地方急需、专业性强、军地通用性高的退役军官,“直通车”安置是量身定做,政策不要太好。
二是时间优势。不管是降职安置,还是成长空间狭窄等问题,在时间面前,都不值一提。
因为年轻,可以用时间换空间。以军校学员22岁毕业,授少尉正排为例,24岁中尉副连,27岁上尉正连。尉官转业在30岁左右,比大学生考公年龄大不了多少,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,成长空间依旧很大。
这一点,大龄军官不可同日而语。
三是机会优势。年轻人机会无限,即便暂时身处基层一线,将来调到上级单位和机关可能性极大,职级晋升也不用过于忧虑。
随着政策的发展,对年轻军官越来越友好。如不少地方,退役时实行营连分层安置,也就是营职与营职、连职与连职之间有序竞争,而非相互混战。
同时,将降职安置改为平级安置,也是人心所向,大势所趋。
这些都是年轻军官的福音。
不过,即使优势再大,尤其是尉官转业,还是劝你三思。
一是能否如愿退役。改革后,在军官服役上,分别设置最低任职年限和最高任职年限。
最低任职年限,是指军官晋升必须满足的任职年限要求。如少尉、中尉、上尉的最低任职年限分别为2年、3年、4年。
由于最低任职年限要求,同时军衔职数限制,出现了年轻军官晋升难度大的新情况。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在相关法规的征求意见稿中,拟将尉官的最低任职年限由“2+3+4+5”改为“2+2+3+6”,适当加快年轻军官晋升速度,提高岗位吸引力。
最高任职年限,是指军官任本职级的最高年限要求。如少尉、中尉、上尉的最高任职年限分别为7年、8年、9年。
年轻军官晋升后,由于最高任职年限设置较长,既能够提高主动服役的稳定性,又有利于上级通过“无形的手”,发挥对退役的调节性作用。
近年来,政策“补丁”密集出台,留人色彩浓厚。在这种形势下,能否如愿退役,个人想法并不起决定性作用。
这是现实和大势,必须面对。
二是转业安置的不可控。转业安置,是一个系统工程。各个环节、因素出现问题,都会导致结果的南辕北辙。
如因为个人原因,安置考试发挥失常,排名靠后;为了安置公务员编,才脱军装,又穿警服,与退役的初衷相违背。
另外,还有社会原因。受经济下行影响,有的地方拿出的公务员编数量缩减,街道和执法类参公等基层一线岗位增加;有的地方可能要到远城区,或者安置为事业编,这些都是大概率事件。
安置结果影响退役军人后半生的幸福,来不得半点差错。
三是地方未必如想象中美好。近年来,公务员管理越来越严格,如上下班打卡考勤;实行职级并行,折射晋升难度加大;有的降薪,有的拖欠,一地鸡毛。
当遭遇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,才知道退役没有回头路可走。
退役对军人,是一场冰与火的考验和旅程。没有经历过的人,永远难以体会其中的艰辛与苦痛。
在这里,给年轻军官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,仅供参考。
一是履职尽责。不管能不能如愿退役,都要一颗红心,两手准备。在岗一分钟,履职六十秒。
退役不单涉及个人前途,也事关单位稳定。前半夜想自己,后半夜想别人。尊重组织程序和需要,也是尊重个人发展和选择。
做人比做事更重要。当初穿上军装,是为了报效国家;现在退役转身,也不能忘记初心。
躺平摆烂不可为,这是原则和操守,也是底线和红线,既会影响自身形象,也会带坏单位风气。
管好自己一亩三分地,尽好份内责,做好份内事,不怨天,不尤人,无愧于己,无愧于心。
二是顺势而为。年轻军官退役,有很大的机遇成分。如部队调整改革正在深入,可能面临裁减编制员额、放宽退役条件、增加退役名额等机会。
退一步说,哪怕是为了退役,放弃晋升,坐等达龄,也非常正常。这是政策制度允许,并不违规,也不属于钻漏洞和空子,“法不禁止即可为”。只要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就是好同志。
顺势而为,就是要密切关注改革动向和政策变化,主动加强与组织和领导的沟通,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,积极争取退役名额,而不是仅摆出一副非走不成、非我不可的姿态。
当你觉得可走可留、万事皆允时,可能就离如愿不远了。
三是提前准备。既然决定要走,就要做有心人,立大格局,迎难而上。在平时,抓住点滴时间,加强学习强能。
学习是一种态度,更是一种能力。不管是参加退役安置考试,还是“直通车”安置,学习强能,都是改变命运的通行证。
孙子兵法讲,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,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,同样适用于退役。静下心来就是最好的守,学习强能就是最强的攻。
笔者见过不少战友,在退役前两三年,在完成工作之余,熬油点灯,加班加点,复习考证。
最后,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在退役安置考试中名列前茅,达成所愿,安置到想去的单位,华丽转身。
再过一个多月,退役摸底测算就开始了,祝愿真正努力过的人,所求皆所愿优股配资,所愿皆所成!
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