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9日,乌克兰战火燃烧至第1242天恒盈策略,俄军夏季第二轮攻势已持续近20天。眼下,前线局势短暂趋缓,俄军暂未发起新一轮大规模进攻,就连沃尔昌斯克桥头堡的扩张行动也暂时停滞。但别误以为这是善意停火,实则俄军正借此机会全线整顿,集中兵力清扫新占据区域周边的乌军残部,为下一波更猛烈的攻势提前扫清障碍。从这一天整体战况来看,有三处局部态势格外值得警惕:
苏梅方向:乌军预备队死磕边境线,犀牛集群亮相前线
苏梅北部局势持续紧张。俄军在该方向继续稳步蚕食乌军控制的边境地带,尤其对突出部的清剿攻势持续推进。据乌克兰情报部门控制的“深层国度”网站消息,俄军7月14日再次夺下约6平方公里的阵地,使得俄军在苏梅以北建立的“安全区”扩展至214平方公里。
面对俄军步步紧逼,乌军不得不从各战线抽调兵力赶赴苏梅方向支援,其中甚至包括此前从未露面的总参直属特战部队“犀牛集群”,还有来自哥伦比亚的雇佣兵也被部署至一线。可以看出,基辅方面试图通过正面抵抗和小股渗透行动,阻断俄军在边境地区设立稳定防御带的企图,甚至仍幻想借边境突击向俄本土发动反袭。
而俄军明显已掌握战场主动,不断通过小规模清剿作战推进战线,把苏梅外围逐步变成“前进缓冲区”。乌军以2-3人突击组硬闯边境阵地的方式虽然灵活,但对整体战局难以构成反制,只能延缓俄军攻势节奏,却难以彻底撼动其战术进展。
顿巴斯北线:俄军重启东门强攻,牵制乌军大本营预备力量
就在外界普遍认为俄军攻势放缓之际,顿巴斯前线的“北大门”——里曼方向突传战报。俄军19日突然在东部发起猛攻,一举拿下托尔斯科耶村东部阵地,这是乌军防御体系中里曼市外围的重要支撑点。目前俄方部队正在清扫林地中滞留的乌军小股力量,稳固战果。
事实上,该区域曾在6月末短暂被俄军突入,但在乌军从斯拉维扬斯克-克拉马托尔斯克抽调总预备队紧急增援下,被迅速夺回。此次俄军再度强攻,目的不止是占领地形,更是企图将乌军主力预备队牢牢牵制在本土中枢一线,削弱其在其他方向的机动能力。
一旦里曼方向被持续压迫,整个斯拉维扬斯克-克拉马托尔斯克城市群的侧翼将被撕开口子,顿巴斯地区乌军核心防区的安全将受到实质性威胁。
乌军构筑克拉马托尔斯克新防线恒盈策略,顿巴斯三面被压迫
随着俄军在顿巴斯展开多点施压,乌军也开始加固最后一道城防体系。7月19日,一段由乌克兰平民拍摄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:画面中展示了克拉马托尔斯克外围新建的反坦克壕沟——四米深、底部设有铁丝网,多排龙牙交错设置,明显是在构筑高强度防御工事。
这一幕清晰地反映出乌军对当前局势的紧张判断。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被视为乌东最后的核心堡垒,俄军正在北部(里曼)、东部(谢韦尔斯克)、南部(康斯坦丁诺夫卡)三面合围,任何一个方向失守,都会为俄军打开顿巴斯的门户,引发全面决战。
目前俄军尚未投入大规模重装步兵集团作战,而是依靠无人机侦察、配合排级突击队逐步试探乌军防线。这种打法既可节省兵力,也能等待乌军战线某一处出现“软肋”。一旦乌军某条防线崩塌,俄军极可能立刻仿照“库尔斯克第七次反攻”的模式,以快速密集的地面突击彻底瓦解乌军防御体系。
后方装备“画饼”:坦克来了但没网,前线仍然干着急
前线压力山大之际,乌军大后方传来的消息却让一线将士们愁上加愁。根据澳大利亚国防部长最新说法,澳军退役的“艾布拉姆斯”坦克大部分已移交乌克兰,其余少量也将陆续交付。算上此前美方提供的31辆,数量看似不少。
然而,实情却并不乐观——乌军此前使用的美制M1A1在闪击库尔斯克战役中虽发挥过一定作用,但如今真正能用的仅剩4辆。新交付的坦克虽然数量不少,却未配备任何防无人机装甲保护网,必须在利沃夫的装甲厂进行改装。但偏偏这家工厂是俄军重点空袭目标,能否顺利改装、交付战场实属未知。
这等于前线部队收到的是一堆“半成品”,既无法立即投入使用,也增加了战损风险。士兵们眼巴巴看着坦克到货,却迟迟用不上,只能希望西方国家赶紧“砸钱”,别再拖拉,给点真正实用的现代化装备。
乌军苦撑苏梅防线,顿巴斯大决战或近在眼前
整体来看,乌军目前在苏梅方向顽强顶住俄军推进,是出于战术层面的焦灼抵抗,但能否阻挡下一波攻势仍存疑。而顿巴斯城市群三面受压,更显示出俄军正在逐步构建“合围”之势,若乌军防线某处失守,整条东线将面临系统性崩溃风险。
随着俄军攻势节奏调整、兵力逐步集结,顿巴斯区域的大决战似乎已经悄然临近。而乌军一边要顶住全线压力恒盈策略,一边还要为后方装备改装和保障发愁,前景着实不容乐观。战争进入深水区,真正的硬仗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
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